无线IP技术与标准研究现状
蓝牙技术从应用的角度来讲,十分类似于当今广泛用于微波通信中的一点多址技术,只不过后者应用于范围在30km的地区内。因此,它很容易穿透障碍物实现全方位的数据传输。除此之外,它的其他技术特点还包括下面几点:
●蓝牙收发信部分采用跳频扩展频谱(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 FHSS)技术,在2.4GHz的ISM(Industrial、Scientific
and Medical,即工业、科学和医药的缩写)频带上以16跳/s的速率进行跳频来实现信息的发送和接收。跳频技术是把频带分成若干个跳频信道(Hop
Channel),在一次链接中,无线电收发器按一定的码序列即“伪随机码”不断地从一个信道“跳”到另外一个信道,只要收发双方同步地按照这个规律进行跳频,而干扰源是不可能也按照同样的规律变化的,这样信息传输质量就可以得到保证;同时通过查询(Inquiry)和寻呼(Paging)过程来同步跳频频率和不同蓝牙设备的时钟。
●蓝牙支持点到点和点到多点的连接,这样可以在一个小范围内(<10m= 将采用蓝牙端口的设备连成一个微微网(Piconet)(每个微微网中可以包含8个设备),多个微微网又可以连成其他拓扑结构的网,从而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递和资料共享。
●采用鉴权和加密等措施保证了设备识别码(ID,Identification)在全球的唯一性以及通信过程中设备的安全保密。
(3)起步在前的WPAN
虽然蓝牙这只股票已经被众多商家炒得火热,但将其制定成一个国际公认的技术标准,非得得到IEEE的支持不可。其实,早在蓝牙制定的前一年,IEEE的有关工作组就已经开始着手无线个域网(Wireless
Personal Area Network ,WPAN)的准备工作。起初,IEEE执行委员会认为由于这是局域内部的无线的通信技术,所以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在无线局域网(Wireless
Local Area Network WLAN)有着突出贡献的P802.11工作组,当时主要的工作就是实现无线局域网和无线个域网的无缝隙连接。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,小组成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现有的802.11中有关支持3种物理媒介层的MAC(Medium
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)中规定的基础结构并不适用于无线个域网。因此,1999年3月,本来由8
02.11领导的WPAN小组独立成为IEEE 802.15工作组。它的主要目的是:在个人工作空间(Personal
Operating Space POS)内建立无线通信的国际标准;实现和802.11协议族的融合;同时考虑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可实现性。
1999年7月,802.15工作组在蒙特利尔召开了第一次正式会议。在这次会议上,蓝牙特殊兴趣小组(SIG)明确提出希望参与WPAN标准的制定工作。由于很多IEEE
802.15成员也是蓝牙特殊兴趣小组的成员,所以很快就达成一致意见,并提出以当前两者共同关心的问题:如何解决两种规范下产品测试兼容性问题;如何找到一种可靠的测试手段来验证两者的兼容性。
802.15工作组于是1999年秋天开始起草一项以蓝牙1.0版本为基础的标准,2000年11月提交到IEEE标准委员会讨论。
《《《上一页 下一页》》》